发布时间:2023年7月18日
北大六院于欣教授带来了《精神医学的未来》的主题报告,报告从精神疾病的治疗现状展开,分析了与精神医学现状,指出目前精神医学学科发展中的存在的弊病,提醒广大精神科医生警惕医疗领域中“商品化”的问题,警惕数字医疗发展中“非人化”倾向。另一方面,精神科医生可能对一些精神、心理问题存在过度干预,尤其在青少年人群当中,而忽略了精神冲突、痛苦是个体成长的必须。精神医学的未来,离不开“精神医学到底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于欣教授从精神医学与哲学的纠缠开始,一直讲到了现行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系统,谈到精神医学近些年的发展一直在试图融入大医学,希望通过一些可测量、可量化的客观标准来避免主观性的判断,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注重了临床现象而忽略了本质。于欣教授最后谈到,精神医学有表意知识和通则知识的混合特点,所有精神科医生比其它所有同行都更加认真和系统的关注“意义”作为疾病的关键因素的影响,这种意义需要通过远远超出严格神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索。未来的精神医学,需要通过重新审视现象学,再次转向作为人性的衡量标准,关注亲密关系、幽默感、洞察力、好奇心等人类精神活动独有的精神活动,像Binswanger对精神医学提到的那样,从生物学、心理学等回归到人本身。
深圳大学李冰玉教授讲述了社会学视角下的女性精神健康,指出精神健康领域需要社会学研究,女性患任何一类亚型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均高于男性。从认知层面、行为层面、社会层面讲述了精神健康问题的性别差异。介绍了涂尔干提出的自杀四种类型、福柯的精神疾病社会建构、德勒兹的精神分裂式的社会。讲述了疾病背后的权力与话语,疾病经验背后的文化影响因素,指出中国文化中以躯体不适表达精神健康问题,不同文化的污名化意义不同,中国环境中身体、情感经验与个人及社交网络道德的联系。女性精神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当代中国性别观念变迁、性别困境等。最后剖析了认知障碍患者精神健康干预与自我性框架。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李凌江教授线上给我们作了"NSSI的病理机制与干预原则"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指出NSSI在青少年中的发生率为10-20%。常见于情感障碍、人格障碍、成瘾、进食障碍等精神疾病。高发年龄12-15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NSSI发生的病理机制包括生理机制和心理机制两方面。最常用的评估工具是ISAS。NSSI在青少年情感障碍中非常常见,NSSI行为也是青少年群体发生情感障碍的行为标志和危险因素。目前认为DBT治疗是NSSI的心理治疗方法中效果最为显著的,能够有效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叶哲伟教授带来了主题为《医学元宇宙场景构建及应用》的讲座。叶哲伟教授首先回顾了智能医学方向的探索及医工交叉合作,然后给我们介绍了全球两大医学教育体系及其比较,智能医学的定义,元宇宙的8大特征及6项支撑技术。叶教授从神经三维立体重建及三维空间混合现实应用于远程医疗等实例,讲述了元宇宙目前在医学上的应用,也希望未来元宇宙能为精神科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突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司天梅教授作《国际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新进展》主题报告,报告指出了多国指南持续更新、规范和指导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疗,其中,2019 DGPPN指南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基于循证证据,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等相关的流程和建议;2020 APA指南专注于基于循证的精神分裂症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强化了定量评估的理念和基于评估进行的临床决策;2022日本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回答了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管理以及其他的临床问题;最后介绍了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三版)的更新进展。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李康教授带来了题为《如何用手机和人工智能管理儿童妇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主题报告,李教授为与会人员介绍了一款软件Anura(中文名:心魔镜)及其背后的原理和模型基础,通过智能手机与AI结合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并为临床研究、远程医疗、自我检测、孕妇孕期和婴儿健康及睡眠监测等多方面和领域提供便利。最后李教授阐述了对健康监测和研究未来的展望并耐心解答在场人员的提问。
北京师范大学秦绍正教授讲述了基于神经影响的情感认知与情绪问题研究,指出了当前情绪问题的研究现状与挑战,如情绪问题的早期机理不明、情绪问题的识别预防困难。通过解析情绪问题发生发展的脑认知机制,有望实现情绪问题的早期识别、精准区分、针对性帮助不同群体。介绍了基于脑影像的应激与情绪问题的研究范式与脑认知基础,在神经影像学视角下,揭示了情绪压力对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的影响。最后,秦绍正教授讲述了基于脑认知的情绪问题干预调控措施与未来展望。
院长论坛中,由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前主任委员于欣教授,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精神卫生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杨甫德教授主持,北京回龙观医院姚付新主任就“基于国考、市考指标框架下的绩效改革与管理”作报告,介绍了国考、市考工作要求、工作目标、指标体系、支撑体系、考核程序、组织实施。并介绍了基于绩效改革和发展如何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北京健康管理协会精神卫生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栗克清教授作“党建引领 推动公立医院质量发展”报告,介绍了党建引领,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公立医院应该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建立完善的党建工作体系,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动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现场参会人员就如何加强医院管理、绩效改革与发展,提升医院高质量发展等展开热烈讨论。
在医政论坛中,北京大学法学院孙东东教授首先进行了《加强医院合规文化建设,推进医院治理》的详细讲解,提出了医院合规管理的重要性,一定要避免“独裁”。随后指出医院治理的核心是合规,要防范风险,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切不可盲目高攀。详细介绍了医院治理的8项措施。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李忠勇庭长,河北省第六医院张云淑教授,内蒙古自治区第三医院白银霞教授,太原精神病医院那龙教授,河北唐山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于振剑教授在专家访谈中讨论了如何理解医院合规文化建设,合规文化建设与依法执业的关系,如何通过合规文化建设,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指出一定要遵守规章制度,稳步追求高质量发展。
患者主因“躯体疼痛5年,发作性不自主活动伴失眠半年”辗转多家综合医院就诊,后就诊精神专科医院,均无明确诊断,故在本次论坛中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由天津市安定医院王立娜主任进行详细的查房,并认为患者躯体器质性疾病仍待排,治疗上在原有治疗方案上加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目前有一定改善,后续仍需进一步观察。北京回龙观医院杨甫德教授对该病例进行了点评,认为需要进一步排除是否存在躯体疾病,同时有一部分症状仍考虑为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目前正在虽有好转,但更要关注未来病情波动及复发可能。
来自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的阎丹峰教授作了双相情感障碍生物学标记研究进展报告,指出双相障碍的病理机制复杂,潜在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生物学标记研究对于疾病诊断、治疗、预后及探索新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讲述了双相障碍进行性脑改变的病理过程,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李浩军教授作了基于DSM-5诊断标准下的双相情感障碍诊疗优化策略报告,讲述了现行诊断手段存在的问题,诊断困难的原因探究,诊疗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建议。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高小俊会长作题为《健康管理贵在精准与规范》报告,高会长讲述了健康、健康管理的概念和国内外精准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健康管理应提高健康素养,重视筛查预防,实施三级预防。介绍了精准健康管理的重点在于精准信息采集,精准风险预估和精准健康干预。此外,高会长还介绍了精准健康管理的四条路径为信息采集、风险评估、精准干预和精准检测。
北京健康管理协会闫焱教授在《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管理》报告中,闫教授分析了健康企业建设与员工健康管理的需求,其中职业人群心理健康需求大。介绍了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如进行心理测评、自主心理干预与训练、情绪的有效管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等,应以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最后闫教授列举了北京某电力公司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干预的例子,采取健康知识讲座,中医按摩和脉诊检测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员工的心理压力,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的健康水平。
北京小汤山医院梁英教授开展了题为《糖尿病肥胖的功能医学诊疗路径》的报告,梁教授主要从功能医学角度糖尿病病因、功能医学角度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三个方面进行介绍,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常见病因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内容,指出血糖生成指数对糖尿病的影响。梁教授在治疗方面提出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生活管理方式的核心,是控制高血糖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管理的始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娄思佳博士对《精神科诊疗常规》第三版进行了简要介绍,从编写背景、编写思路和样章介绍三方面带参会人员总览诊疗常规,并在样章介绍环节详述诊疗思路。最后,娄博士总结该书编写以科学、全面、规范为原则,简明扼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栗克清教授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生物治疗指南、精神分裂症长期治疗和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最新进展等部分对精神分裂症生物治疗指南进行详细解读,结合接诊病例使指南生动化,给参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空间。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菡侨教授对睡眠中心建设标准指南进行了细致解读,介绍了睡眠医学中心场地建设、人员配备与工作制度、睡眠监测设备及操作规范、患者收治及其病程管理要求、睡眠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等。王教授最后强调专科人员培训十分重要,并提到了睡眠中心建设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数字化睡眠中心等。
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张云淑教授进行了APA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的解读,介绍了指南的背景和更新的背景,指出变化后指南更全面,指南主要内容包括:评估和治疗计划的制定、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三部分。最后张教授表示期待更多临床研究证据,缩短更新时间。
天津安定医院副院长徐广明、唐山市第五医院院长沈振明、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长孙利东、太原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那龙四位专家就本场论坛进行讨论。沈院长就规范化管理进行延伸总结;孙院长提到睡眠医学中心建设应该因地制宜,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性治疗同样重要;徐院长提到临床治疗规范和共识指导对临床和科研及医疗安全保护都很有帮助;那院长讲到睡眠医学在多领域医学中的发展空间问题。